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又来了,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呢?
今天【中国星空摄影联盟】请到了星空摄影师:jeff戴建峰,来为大家分享流星雨的拍摄技巧。从2011年起,jeff就开始追逐英仙座和双子座流星雨,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,来看看他有什么干货分享呢?
重庆金佛山上空的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戴建峰
【拍摄时间】
首先来聊聊关于时间的问题。这次流星雨的极大值预计发生在8月13日凌晨4:00。但由于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范围较宽,前后几天都是观测和拍摄的好时机。所以建议大家并不要孤注一掷的放在8月12日晚去观测,而在8月10日至8月15日范围内,根据天气情况都可以进行拍摄。
【拍摄器材】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流星雨的拍摄装备和普通星野的设备也有略有区别。
相机:
尽可能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。机身追求高感性能,而非高像素。如果条件允许,相机越多越好,这样就可以朝不同方向捕捉更多的流星。
镜头:
最好使用超广角大光圈镜头。其中适马14mm f1.8 , 老蛙15mm f2.0和适马20mm f1.4 和24mm f1.4是最佳镜头。其次是15mm f2.8鱼眼,14-24mm f2.8 或者15-30mm f2.8镜头;
三脚架: 稳固的三脚架,必备品。
快门线:可编程快门线,拍摄时使用间隔1秒进行连拍。若相机自带延时摄影功能,则不需要快门线。
备用电池:流星雨要耗费大量快门,所以多携带备用电池,或用充电宝+假电池代替。
大容量存储卡:最低要求64g。以128g和256g为宜。
赤道仪(可选):用跟踪法拍摄流星雨时需要。
横穿银河的英仙座火流星。摄影:jens hackmann。
【拍摄参数】
拍摄流星雨和拍摄银河是有差别的。我们知道拍摄银河的常见参数是iso3200, f2.8, 30s,这意味着我们有30秒的时间去曝光银河。但我们拍摄流星时,流星划过的时间只有1-2秒。如果想让流星有明亮的成像,那就意味着单位时间曝光量一定要高才行,所以我们拍摄时需要使用尽可能高的iso和最大光圈。
除了单位时间曝光量高之外,我们拍摄的曝光时间还要相对短才行,因为曝光时间过长,背景光就更亮。那么相比较起来,流星的反差就变弱了,所以建议使用短曝光。
jeff拍摄流星的器材是佳能6d相机+适马14mm f1.8镜头;
拍摄参数的设置为:iso6400-iso12800, f1.8光圈, 10-15s 曝光时间。具体设置还需要根据环境温度和光线条件做一些调整。因为环境温度较高,热噪点会非常的多,无法设置很高的iso。
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stephane guisard
【拍摄方法】
我们拍摄星野作品时,通常需要不断的更换前景,调整角度让星景与地景搭配起来。但是拍摄流星雨时,这个方法就不好用了。因为流星并不是随时都可见的。能拍到一颗亮流星要很好的运气才行。所以我们通常使用连拍的方式去“守”流星。常见的拍摄方法就有固定拍摄和跟踪拍摄两种。
固定拍摄只需要使用三脚架在固定机位,配合快门线进行长时间连续拍摄即可。照片拍摄完后除了输出流星雨的单张和叠加照片外,还可以生成一段延时作品。
但是这种拍摄方法,在叠加成流星雨时就比较困难了。因为辐射点在不断的移动,所以每张照片的流星都需要进行辐射点和星座的校准。而且拍摄时间超过2-3小时,辐射点就可能在画面外了。那么可叠加的流星就相对较少。
为了让照片有更多的流星,就有了跟踪拍摄的方法。跟踪拍摄除了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外,还需要使用赤道仪。赤道仪能让几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,星空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,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镜头视野范围内所有的流星都记录下来。在后期进行流星雨叠加时,也省去了辐射点与星座校准的麻烦事。
但同样是有利也有弊。跟踪拍摄对于地景的选取和构图要求非常高。我们在拍摄前,就要提前预判地景和辐射点的位置。因为随着辐射点渐渐升起,地景就会消失在画面之外。
跟踪叠加法拍摄的英仙座流星雨。摄影:petr horálek
【流星雨的构图】
流星雨的构图有很多种,一整夜的拍摄时间,也并不需要在同一个机位保持不变。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些英仙座流星雨的经典作品,看看大师们是怎样选择构图的。
银河中心+流星
在英仙座流星雨期间,辐射点刚从东北方升起来时,天蝎座与人马座所在的银河中心刚好位于西南方。所以拍摄银河中心搭配流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拍摄方向:南方或西南方; 拍摄时间:建议22:00 – 01:00(以北京地区为例)
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流星。摄影:jean-francois graffand
摄影: tamas ladanyi
辐射点+流星
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渐渐升起来后,朝东北方,拍摄从辐射点迸发出的散射状流星是大多数摄影师的选择。
拍摄方向:东北方; 拍摄时间:建议23:00 – 03:00
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英仙座流星雨。摄影:daniel lópez
英仙座流星雨。摄影:petr horálek
流星雨+黄道光
辐射点继续升起,如果在观测条件极佳的地方。还可以在黎明前看到黄道光的身影。用竖幅构图将流星雨和黄道光收入囊中,也是很好的选择。
拍摄方向:东方; 拍摄时间:建议02:30-04:20;
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上空的黄道光与流星。摄影:mike shaw
黄道光与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babak a. tafreshi
除此之外,根据拍摄地的地貌特征来选择拍摄方向,其实也可以。因为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实在是很大。
辐射点升起后朝着南方拍摄。摄影:tunc tezel;
黎明前,银河已然西沉,但摄影师wally pacholka依然在南方捕捉到一颗明亮的英仙座火流星。
极光、夜光云、北斗七星与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gran strand
当然除开常规的星野拍摄方法,如果你在英仙座流星雨时拍摄深空天体,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。比如:
仙女座大星系m31和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fritz helmut hemmerich
心状星云和英仙座流星。摄影:roger n. clark
【后期叠加方法】
由于多张流星叠加的照片能够反映流星雨辐射点的状况。所以这种处理方法是被大众普遍认可的。但流星雨的后期叠加是一个漫长的工作,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。我们以固定拍摄法为例,简单介绍一下后期处理方法。
1,依次筛选拍摄到流星的单张照片,这可能要从上千张照片里慢慢进行筛选;
2,根据构图,确定作为底图的照片。
3,对底图进行叠加降噪,提高信噪比;
4,在底图上标注辐射点位置。以此为基准,依次叠加流星;
5,选取一张有流星的照片,复制到底图上。调整照片透明度为50%,通过旋转和位移的方法,对齐星座和辐射点。这里要求流星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在辐射点。之后再将透明度调回100%。
6,使用蒙版,抠出流星,擦掉流星外的其他部分;
7,适当调整流星的对比度和曲线,增加反差。然后用【变亮】模式叠加流星,这样就可以使叠加的流星自然的与底图融合;
8,重复4-6的步骤,对拍到的流星依次进行叠加(漫长的工作);
9,叠加完成后,再对整张照片进行色彩、反差等常规调整。
10,保存好psd文档,以备后期再次调整;
由于流星雨的后期处理中,人为因素很大。我们在调整时要把握好尺度,使其符合科学性。我们应注意:
1,格对准流星雨的辐射点;
2,避免移花接木,不能把不同天区的流星一起进行叠加。
3,注意白平衡的把握。英仙座流星体在燃烧时有明显的绿色尾迹。错误的白平衡会吞没这一现象。(链接星空摄影白平衡的文章)
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经验分享,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,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为感。最后祝大家在英仙座流星雨期间有好的天气,收货满满。 文:戴建峰。